您现在的位置是:国际 >>正文
人民日报:炒币热该降温 别因为有人暴富就失去理智
国际9578人已围观
简介《人民日报》 2018年02月12日 18版) 继1月初发布防范变相ICO代币发行融资)活动的风险提示后,近日,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再次提示,投资者应认清境外ICO与“虚拟货币&...
《人民日报》( 2018年02月12日 18版) 继1月初发布防范变相ICO(代币发行融资)活动的人民日报热该人暴风险提示后,近日,炒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再次提示,降温amd聚星登陆投资者应认清境外ICO与“虚拟货币”交易平台的别因风险。不仅如此,富失据了解,去理我国将对虚拟货币境外交易平台网站采取监管措施,人民日报热该人暴针对虚拟货币的炒币监管仍在持续加码。 在监管为其“降温”前,降温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别因虚拟货币热度可谓势不可挡。仅以比特币为例,富失2017年,去理比特币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人民日报热该人暴amd聚星登陆话题,有人甚至认为“炒股炒房不如炒币”。炒币随着比特币价格的降温高涨,与之相关的“矿工”“矿场”也越来越多。有人借助“炒币”“挖矿”一夜间成了百万富翁,也有人瞬间一贫如洗。尽管投资者们对比特币的追捧热度不减,但其背后的投机性、高波动性、洗钱及滋生腐败的风险和问题已引发监管层高度关注。面对眼下所谓的投资热,一定要多一份冷静。 一方面,比特币的“热”有其客观原因。自2009年中本聪挖出比特币第一区块以来,比特币逐渐走入大众视野,并在2017年迎来它的“春天”。获取难和有限性的特征,让比特币在参与者中具备了交换价值,这种稀缺性也让其成为特殊人群和资本青睐的对象。但由于政策监管、技术创新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,比特币价格暴跌暴涨的现象非常普遍,既出现过价格猛涨超过1万美元的阶段,也曾有一天内损失逾1/4市值的时候。正是这些特点,让比特币成了偏好投机者们的“新宠”。 另一方面,给比特币“降温”很有必要。值得注意的是,比特币虽然带个“币”字,它却不是流通货币,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把它当作法定货币。实质上,比特币仍然只是一种虚拟商品,并且是一种投资风险特别高的虚拟商品。各类所谓“币”的交易平台在我国并无合法设立的依据,“疯狂”的比特币更是成为各种非法金融活动的重灾区。基于不受政府控制、相对匿名、难以追踪的特性,近年来,比特币屡屡曝出恶意交易、僵尸病毒“挖矿”和非法牟利的案例,黑客攻击事件频繁发生,也有大量打着虚拟货币幌子传销、非法集资的活动。监管及时出手,有利于建立高效安全的金融运行体系与机制,防范金融风险和隐患。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虚拟货币,比特币背后的风险,其实大多数虚拟货币都存在。然而,还是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可错过的“风口”。去年9月,人民银行等7部委采取措施,要求虚拟货币交易所彻底关停其在中国的所有交易活动,此后仍有一些人转向境外平台网站继续参与虚拟货币交易。与此同时,境内有部分机构或个人还在组织开展所谓的币币交易和场外交易,并配之以做市商、担保商等服务,这实质上还是属于虚拟货币交易场所,与现行政策规定明显不符。 对投资者而言,给“比特币们”降降温正好给了他们冷思考的时间。随着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注意加强对虚拟货币领域的监管,有的境外交易平台因存在明显的合规风险已被限制访问,有的可能会被所在国政府强制取缔。看上去很美的“风口”可能是个陷阱,并不能因为有些人曾借其实现了暴富,就认为那是一种正确的投资手段。投资者还是需要主动强化风险意识,时刻保持理性,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。 对企业而言,任何创新都要以合法合规为前提。无论是意识到新型货币蕴藏的价值,还是致力于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,光是靠炙手可热的概念,或许有人会尝到甜头,但头破血流的更多,那些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、炒概念赚钱的想法终将破灭。只有踏踏实实搞研究,专注主业或技术本身,用产品说话,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正道。(王观) 什么是比特币?(链接) 比特币(BitCoin)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,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。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。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,它依据特定算法,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,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,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。挖矿是指在比特币系统中争取记账权从而获得奖励的活动。 原标题:“炒币”热该降降温(金海观潮)
Tags:
相关文章
河南7地发布最新人事任免
国际郑州郑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任免名单(2022年8月31日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)任命:贺云峰、袁航、刘尊超、张彦超、郑志远、秦晓东、于兵为郑州高新技术产...
【国际】
阅读更多9日12时至10日12时贵州贵阳市新增阳性感染者160例
国际记者从9月10日下午贵阳召开的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从9月9日12时至9月10日12时,贵阳市新增阳性感染者160例。...
【国际】
阅读更多手机防窥膜保护隐私却伤了眼睛?是真的吗?
国际手机防窥膜 保护隐私却伤了眼睛?专家表示屏幕过亮或过暗都不利于眼健康为避免隐私泄露,不少市民给手机贴上了“防窥膜”。商家介绍称,防窥膜从侧面25度开始防窥,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。...
【国际】
阅读更多